可以通过申请相关政策补贴、利用政府搭建的平台以及采用先进的制冷、监控和管理技术等方式,来降低医药冷库的运营成本,以下是具体介绍:
利用政策支持
- 申请相关补贴与优惠政策
- 节能改造补贴:关注政府出台的针对冷库节能改造的补贴政策。一些地区会对采用高效保温材料、节能制冷设备等进行改造的医药冷库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,企业可积极准备相关材料进行申请,以降低节能改造的成本。
- 税收优惠:了解国家和地方关于医药冷库的税收优惠政策。例如,符合条件的冷链物流企业可能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,对于冷库建设和运营中购置的节能设备,可能享受增值税减免等政策,企业应充分利用这些政策,降低税务成本。
- 电价优惠:争取参与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,与供电部门协商争取低谷电价政策或采用分时电价计费方式。医药冷库可在低谷电价时段增加制冷设备的运行负荷,降低用电成本。一些地区对冷链物流用电有专门的电价优惠政策,企业要及时关注并申请。
- 借助政府搭建的公共服务平台
- 信息平台:利用政府搭建的冷链物流信息平台,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。通过平台,医药冷库可以获取周边冷库的闲置资源信息,在自身存储能力不足或过剩时,进行合理的租赁或共享,提高资源利用率,降低运营成本。同时,还能通过平台获取市场供需信息,优化库存管理和物流配送计划。
- 技术交流平台:积极参与政府组织的冷链技术交流活动和培训平台。在这些平台上,企业可以了解到最新的节能技术、管理经验和行业发展趋势,与同行进行交流合作,引进适合自身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,提升运营效率,降低成本。
利用技术支持
- 采用高效节能的制冷技术
- 新型制冷系统:关注并采用如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系统、氨 - 二氧化碳复叠式制冷系统等新型制冷技术。这些技术具有较高的能效比和环保性能,能够在降低能耗的同时,减少对环境的影响,虽然前期设备投资较大,但长期来看可有效降低运营成本。
- 智能制冷控制技术:安装智能制冷控制系统,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冷库内的温度、湿度、货物存储量等信息,运用智能算法自动调整制冷设备的运行参数,实现精准制冷,避免过度制冷或制冷不足导致的能源浪费。
- 应用先进的仓储管理技术
- WMS 系统:引入仓库管理系统(WMS),实现对医药冷库货物的精准管理和库存优化。WMS 系统可以根据药品的出入库时间、保质期等信息,合理安排货物存储位置和出入库顺序,提高仓库空间利用率和货物周转率,减少因货物积压或过期导致的成本增加。
- 自动化仓储设备:采用自动化货架、托盘堆垛机、自动分拣系统等自动化仓储设备,提高仓储作业效率,减少人工成本。同时,自动化设备能够精准控制货物的存储和搬运,降低货物损坏率,间接降低运营成本。
- 运用远程监控与故障预警技术
- 远程监控系统:建立远程监控系统,对冷库的制冷设备、温湿度环境、电力消耗等进行实时远程监控。企业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手机、电脑等终端随时随地查看冷库运行状况,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,避免因设备故障或环境异常导致的药品损失和能源浪费。
- 故障预警技术:利用大数据分析、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冷库设备的运行数据进行分析,建立故障预警模型。提前预测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,及时安排维修人员进行维护保养,避免设备突发故障造成的停机损失和维修成本增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