冷库防水节点构造设计需综合考虑节点部位的特性、材料选用、施工可行性等多方面因素,以确保防水效果,具体应注意以下问题:
节点部位特性分析
- 阴阳角:阴阳角处的防水层在施工时易出现褶皱、空鼓等问题,且在冷库温度变化时,此处的应力集中现象较为明显,防水层容易被拉裂。设计时要将阴阳角做成圆弧或钝角,使防水层能够平滑过渡。
- 管根:管道穿越冷库墙体或地面时,管根部位容易出现缝隙,是防水的薄弱环节。由于管道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有轻微震动或位移,会影响防水层与管道的粘结,增加渗漏风险。
- 变形缝:变形缝是为适应建筑结构变形而设置的,在冷库中,由于温度变化大,结构的伸缩变形较为频繁,变形缝处的防水构造需要有良好的伸缩性和密封性,以防止水分从变形缝处渗入。
- 施工缝:施工缝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于施工需要而设置的接缝,其界面容易存在混凝土不密实、杂质等问题,导致防水性能下降。施工缝处的防水构造要能有效填补缝隙,增强界面的防水能力。
防水材料选择与搭配
- 匹配性:要根据不同节点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防水材料,并确保不同材料之间的兼容性和匹配性。如在管根部位,可选用与管道材质粘结性好的密封材料,搭配柔性较好的防水涂料或防水卷材。
- 耐候性:冷库的防水节点长期暴露在低温、潮湿等环境中,应选用耐低温、耐老化、耐化学腐蚀等性能良好的防水材料,以保证在冷库的使用年限内防水性能稳定。
- 互补性:对于一些复杂的防水节点,可采用多种防水材料复合使用的方式,发挥不同材料的优势,实现防水性能的互补。如在变形缝处,可先用弹性密封材料填充,再覆盖止水带,最后在表面涂刷防水涂料。
构造设计要点
- 增强处理:在阴阳角、管根、变形缝等防水节点部位,均应设置附加防水层,附加层的宽度和厚度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,一般附加层宽度每侧不小于 150mm,以增强节点部位的防水能力。
- 密封处理:所有防水节点的缝隙、接口等部位都要进行严密的密封处理,可选用性能良好的密封材料,如硅酮密封胶、聚氨酯密封胶等,密封材料的嵌填深度不小于 20mm,确保缝隙被完全填充,防止水分渗透。
- 排水设计:在防水节点构造设计中,要考虑排水问题,避免节点部位积水。可通过设置排水坡度、排水槽等方式,将积水引导至排水系统,减少水分对防水层的浸泡和侵蚀。
- 搭接与过渡:不同部位的防水层之间、防水材料与基层之间、附加层与防水层之间等都要保证有足够的搭接长度,一般搭接长度不小于 100mm,且搭接处要粘结牢固、密封严密。同时,要注意防水层在不同材质、不同结构之间的过渡,确保防水系统的整体性和连续性。
施工可行性与维护便利性
- 施工操作:设计的防水节点构造应便于施工操作,避免过于复杂的构造和施工工艺,以保证施工质量。如在管根部位,可采用定型的防水套管或防水配件,简化施工过程。
- 维护检修:要考虑防水节点在使用过程中的维护和检修需求,预留必要的检修通道和空间。对于一些容易损坏的部位,可采用可拆卸的防水构造,方便在出现问题时进行更换和维修。
与整体防水系统的协调性
- 统一规划:防水节点构造设计要与冷库的整体防水系统相协调,纳入整体防水设计方案中进行统一规划,从防水等级、设防要求到防水材料的选用、防水构造的设置等,都要与整体防水系统保持一致。
- 相互配合:防水节点构造与屋面防水、墙面防水、地面防水等其他部位的防水构造要相互配合,形成一个完整的防水体系。要注意节点部位与其他部位防水层的连接和过渡,避免出现防水薄弱环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