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一个简单冷库通常需满足以下标准:
建筑与结构标准
- 选址:应选择在地势较高、干燥、排水良好的地方,且周边无过多污染源、热源。同时要考虑交通便利,方便货物进出。
- 库体结构
- 强度:库体结构要能承受货物堆放以及温度变化引起的压力,确保冷库在使用过程中结构稳定,一般采用钢结构或砖混结构。
- 保温隔热:使用高效保温材料,如聚氨酯夹心板,其导热系数低,保温性能好,能有效减少冷量散失。保温层厚度根据冷库设计温度而定,一般冷藏库(0 - 10℃)保温层厚度 100 - 150mm,冷冻库( - 18℃及以下)保温层厚度 150 - 200mm。
- 密封:库体的密封性能至关重要,防止外界热空气渗透进入冷库,导致冷量损失和库内温度波动。库板之间的连接、门洞、穿墙管道等部位都要做好密封处理。
制冷系统标准
- 制冷设备选型:根据冷库的规模、温度要求选择合适的制冷设备。小型冷库常采用全封闭压缩机,较大型冷库多选用半封闭或螺杆式压缩机。蒸发器一般选用冷风机,适用于大多数货物储存,对于一些对湿度要求不高的货物,也可采用排管蒸发器。
- 制冷量匹配:制冷设备的制冷量要与冷库的热负荷相匹配,热负荷需考虑货物热量、人员散热、照明散热、库体传热等因素。确保制冷系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将库内温度降至设定值,并维持稳定。
- 制冷剂:优先选用环保型制冷剂,如 R404A、R507 等,其对臭氧层破坏系数为零,温室效应系数也相对较低。同时,要保证制冷剂充注量准确,避免因制冷剂不足或过多影响制冷效果。
电气系统标准
- 电力供应:确保有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,根据冷库设备的总功率选择合适的电线电缆规格,保证线路能够承载设备运行时的电流。同时,要配备过载、短路、漏电保护装置,保障人员和设备安全。
- 照明系统:冷库内照明应选用防潮、防爆的灯具,满足库内操作的基本照度要求,一般为 20 - 30lx。灯具安装位置要合理,避免影响货物堆放和制冷设备运行。
- 控制装置:具备温度控制装置,能够准确设定和控制库内温度。一些冷库还配备自动化霜控制装置,根据蒸发器结霜情况自动进行除霜操作,确保制冷系统高效运行。
安全标准
- 防火:冷库内使用的保温材料、装修材料等应符合防火标准,一般要求为难燃或不燃材料。库内应设置消防设施,如灭火器、消火栓等,并确保消防通道畅通。
- 通风:合理设置通风装置,一方面在冷库运行过程中排除制冷剂泄漏等情况产生的有害气体,另一方面在货物进出库时,改善库内空气质量。通风量根据冷库空间大小和使用情况而定。
- 应急设施:配备应急照明和报警装置,当发生停电、设备故障等紧急情况时,能够为人员提供照明并及时发出警报。同时,设置安全出口标识,便于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快速疏散。
卫生标准
- 库内清洁:冷库内部应易于清洁,地面、墙面和天花板应光滑平整,无裂缝、无积水,避免藏污纳垢。定期对冷库进行清洁消毒,防止细菌、霉菌滋生。
- 货物堆放:货物应合理堆放,保持库内空气流通,避免货物直接接触地面和墙壁,防止受潮和交叉污染。同时,要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,确保货物质量。

